與我們的售前專家
在線聊天
浙江省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江交通集團”)于2001年12月29日注冊成立,是根據浙江省人民政府要求,以原浙江省高等級公路投資有限公司為主體,吸納省交通廳其它4家企業組建而成的一家省級交通類國有資產營運機構。截至2020年底,集團資產總額5951億元、凈資產1891億元,擁有各級成員企業322家,控股上市公司4家,員工總數4萬余人;列2020中國企業500強第139位。
隨著集團業務不斷發展,亟需搭建統一的財務共享與財務大數據分析平臺,實現業務全面在線、自動及交易規范處理。浙江交通集團于2020年7月在金蝶云蒼穹上構建財務共享服務平臺,借助金蝶云蒼穹新技術力量,逐步完成降低財務處理成本、提高服務質量效率、加強集團風險管控、促進財務職能轉型、提升財務價值支撐、實現業財融合,以適應數字時代的發展需求,在新一輪產業競爭中致勝。
浙江交通集團數字化轉型顧問傅哲祥
企業數字化轉型面臨的困境及趨勢挑戰
新一輪工業革命的興起,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快速發展并融入到各行各業,以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為實踐目標的企業轉型升級征程已經開啟,面對新的業務形態、商業模式以及產業競爭環境,企業亟需轉變傳統的管理思維,借鑒成功的行業數字化經驗,通過吸收新的數字化方法論,降低轉型升級過程面臨的阻力及失敗風險。
在當下企業信息化發展背景下,企業對數字化轉型的探索普遍存在(內、外)兩個層面的問題。
在內部層面,隨著企業規模擴大,業態豐富,控制手段、管理效率、預見未來的難度愈來愈大,相反業務與業務、企業與企業、企業與市場的關系愈來愈復雜。面臨著三大難題:一是管理、控制、洞察的方法(受傳統理念、傳統環境的影響)主觀、簡單;二是管理、控制、洞察所依賴的數據單一、失真、滯后;三是承載管理、控制、洞察的組織、交叉、復雜、低效。
在外部層面,企業的生存環境和底層商業邏輯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包括八個方面:一是商品,從短缺到過剩;二是資源,從供給到需求,過去企業將實物商品或生產能力當做資源,未來“市場(客戶)需求”是資源;三是溝通,從“面對面”到網絡,技術使世界變得更平了;四是業務,從“單一鏈”到跨界融合,從而促使企業從聯結“上下游”到構建業務“生態”;五是會計,從靜態到動態,從二維財務賬本到多維數字賬本;六是管理,從封閉到開放,從“閉環”到“聯結”,從“端到端”到穿透“映射”(:即務作業與業務作業動態協同、財務邏輯與業務邏輯動態映射、財務規則與業務規則動態融合、財務數據與業務數據動態聯結、財務系統與業務系統動態耦合);七是組織,從層級式的、以“專業”為核心的“分人、分崗、分利”組織框架轉向以“業務生態”和“協同”為目標的“扁平化”“合成團隊”結構;八是財務數字:從“貨幣”到“鏡像”,通過將“業務邏輯”轉換為“作業規則(協議)”并模型化,嵌入系統,讓系統自動還原業務的最佳運行軌跡,最大限度地減少人為干預。
數字化的本質是聯系、溝通、透明、分享以及集體行動。而數字化的價值在于改變企業原有的業務模式、運行機制,實現資源高效配置,進而重塑企業的管理理念、組織架構、治理方法與權利分配。所以,它需要企業對傳統業務架構、治理體系及組織架構進行自我革命。這不僅需要企業具備打破傳統業務架構、管理體系以及組織架構的魄力和決心,更要不畏失敗的擔當和勇氣。
如何實現數字化突破并達成轉型目標
如何更高效地推進數字化轉型,降低推進過程面臨的阻力,以及避開轉型過程可能出現的誤區?這是當下很多企業普遍高度關注的話題。對此,以40多年的財務信息化經驗給企業提供三點建議:
第一,對任何一家企業,數字化轉型都是一個全新的征程,與工業化時代的“研、產、供、銷”閉環管理模式、方法、技術有著本質區別。這要求企業管理者轉變思維、觀念,多從行業相關性、業務連續性與數字化轉型、內外信息鏈接中吸收知識,重構知識體系與提升認知能力。第二,企業數字化建設必須先弄清楚自身的方向和需求,厘清業務與業務、業務內部與外部的“相關性”,為此必須開展“業務”的頂層設計,通過構建業務架構厘清“業務相關性”,從業務相關性中建立“業務臨界值(閾值)”;從業務臨界值(閾值)筑起企業的應用架構(規則和指標體系);從應用架構梳理數據架構(包括:標簽、數字、標準、模型)。第三,在“業務”頂層設計時,務必遵循“二八法則”,即80%的工作必須由企業自己完成——即企業的業務架構、應用架構、數字架構,剩下的20%(技術架構)由企業與技術廠商協同完成。
這很好理解,企業面臨的痛點只有企業自身最清楚,但他們可能很難清楚地表達需求,即便能完整地表達,這個需求還需要讓技術部門理解。否則就難以轉換為系統后臺代碼。比如某業務部門提出一個系統資金需求,列了一串指標給技術部門,為支撐起業務需求,技術部門必須弄清楚數據源在哪?數據標準是什么?如何獲???如果僅僅是通過EXCEL表格導出,那么因為數據標準差異、獲取時間滯后,該系統即便建成,其客觀性、及時性、一致性、完整性也不可能達到預期效果。再比如,業務人員要為某項業務設定“紅綠燈”預警功能(從單純的技術角度,已非常成熟),但對技術人員而言,要實現這一業務功能必須考慮預警的“數據”是什么?“閾值”是多少?數據從哪里來?由哪些指標構成?各指標間的關系是什么等等。這些只能來源于企業業務實踐,所以它必須由企業自身來完成。
換言之,數字化應用落地是需要技術和業務深度融合的,這是前提。然而“需求”以及“需求之間的關系”應當由企業自己明確,而技術可以借助專業IT廠商實現。只有業務需求和IT技術雙方達成共識,數字化應用系統建設才能真正落地。
在推進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浙江交通集團與金蝶的合作堪稱行業標桿。當初,浙江交通集團在決定推進數字化轉型時,就是將財務共享作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一個起點,通過財務共享建設倒逼集團數字化轉型。但現在看來,還是有不少挑戰。但通過浙江交通集團財務數字化實踐表明,金蝶云蒼穹(即拆分后的金蝶云·星瀚)可算是時下國內能夠應用于業務實踐比較理想的數字化平臺之一。
目前,浙江交通集團使用了蒼穹云平臺30個云服務中的11個,占36%;其中,11個云服務共有60項功能,浙江交通集團使用了52個,占了87%。這只是產品方面,在人才和資源配備方面,為了支撐浙江交通集團以財務共享倒逼數字化轉型的戰略,保證財務數字化的落地質量,金蝶不僅派駐大量技術人員參與到項目中來,深入企業內部了解業務需求,針對我們在實施過程中任提出的具體想法,都能第一時間快速響應,并一起面對困難和商討解決方案,雙方團隊基本實現了無縫對接。
浙江交通集團可以與業界同行分享一個比較關鍵的數字化實踐經驗,即是企業數字化轉型不能過度依賴軟件商和咨詢服務機構。因為隨著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深入,特別是智能工廠的實施推進,每家企業的業務現狀和需求都不一樣,可謂千人千面。作為企業,傳統的業務(管理)人員尚無足夠的能力從“技術的角度”看待業務需求;同樣,作為咨詢服務機構和軟件商,技術人員也很難從“業務需求”的層面去深挖技術,這很容易致雙方在理解上出現偏差。
正因如此,才需要有更多的IT廠商,愿意長時間深入企業現場了解業務需求,并為此投入超出短期業務回報的人力、技術和資源去配合。只有讓技術人員更懂業務,業務人員理解技術,才可能讓企業、乃至整個社會的數字化向更深層次發展。
技術與業務深度融合推動數字化行穩致遠
如果軟件技術廠商不能就某一問題與企業達成共識,那么就不可能建成滿足企業需求的智能系統,只有業務與技術達成了一致,數字化應用落地才有可能。
換言之,要讓企業數字化行穩致遠,在更大范圍內讓業務與技術達成一致,最重要的就是讓技術人員更懂業務,業務人員能理解技術。這就像當下企業關注IT與OT融合一樣,只有讓IT人員更懂生產業務場景,才可能推動IT管理業務與OT生產業務的對接,為未來的智能工廠實施打下基礎。這依賴IT廠商能理解不同行業的OT業務需求,并通過技術手段簡化工業系統的構建實施。
隨著金蝶對浙江交通集團業務需求理解不斷深入,以及雙方合作的不斷深化,浙江交通集團也對金蝶提出了新的需求。這個過程是從“毛坯房”向“精裝房”的需求進化?,F在市面上軟件技術廠商提供的大多是“毛坯房”,你要使用,必須進行精裝修。這就意味著企業需要對業務架構、內外關系以及業務間的相關性進行重新梳理,使數據結構化,讓數字真正產生價值,如此才能為企業賦能。
作為浙江交通集團多年的軟件技術提供方,金蝶對浙江交通集團的業務理解已經投入了大量的資源,且基本形了共同的理念。希望在此基礎上,金蝶能及時總結不同場景的需求特點,比如零售企業的應收賬款、基礎設施企業應收賬款、物流大宗貿易企業應收賬款的屬性、特征、差異,然后通過技術把這些行業知識以數字化的形式儲存起來,為將來造出“精裝修”軟件奠定基礎,則能夠更深程度為浙江交通集團甚至其他相關行業企業數字化賦能。
數字化轉型就是要把數字化技術真正的應用于企業管理的實踐中,指導企業朝智能化方向發展。未來,希望金蝶以與浙江交通集團的合作為契機,一方面通過技術與業務的深化融合助推浙江交通集團數字化轉型走向深水區,另一方面積極探索從“毛坯房”向“精裝房”的軟件產業發展新路徑,借蒼穹之力提升企業數字化戰斗力,為更廣泛的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賦能。
注:
2021年5月金蝶發布的“金蝶云·星瀚”平臺,前身為金蝶云·蒼彎SaaS云服務,其功能涵蓋財務云、人力云、供應鏈云、采購云、營銷云、制造云等在內的企業核心業務應用。在客戶與生態伙伴的共同協同下,經過3年的“打磨”迭代,已經得到華為、海信、浙江交通集團、云南中煙、順豐、國家電投、河北鋼鐵、溫氏股份等超過400家大企業的管理實踐應用。未來,金蝶云星瀚將繼續發揮蒼穹PaaS平臺的技術優勢,聚焦大企業SaaS解決方案,將金蝶逾20年大企業管理經驗、解決方案、行業實踐、業務模型沉淀封裝,為大企業提供成高性能高可靠的、全球化的、體驗良好的覆蓋產業鏈生態伙伴的企業業務能力,實現從ERP到EBC(Enterprise Business Capability)的跨越。